机器人手板的耐用性直接决定研发成败 —— 机械臂反复转动易磨损、底盘长期行走易变形、抓取部件承重易断裂,这些问题若没提前测试,量产後会引发大量售后。不少企业找手板厂测试,常因 “只做简单承重,不模拟实际工况” 导致数据失真。作为深耕机器人领域的东莞手板厂,宏晶佳结合 CNC 加工、3D 打印、注塑工艺特性,建立 “工况模拟式” 测试体系,用真实案例帮企业提前暴露问题,确保手板可靠运行。
一、结构强度测试:CNC 加工件重点测承重,3D 打印件验证基础性能
机器人核心承重部件(如机械臂连杆、底盘支架)多由 CNC 加工,需测试最大承受力;外观或辅助部件(如外壳、装饰件)常用 3D 打印,重点验证抗冲击性。宏晶佳会按部件功能定制测试方案,避免 “一刀切”。
东莞某机器人企业研发搬运机器人,机械臂连杆手板用 CNC 加工铝合金材质,要求承重 50kg 不变形。我们用拉力试验机逐步加压,同时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形变,当压力达 55kg 时连杆仍无明显弯曲,远超客户需求;而之前合作的手板厂仅做了 30kg 承重测试,没发现连杆边缘细微裂纹。客户后续说 “多亏你们测到极限承重,我们优化了连杆壁厚,量产後没出现过断裂问题”。
另一客户做机器人外壳手板(3D 打印光敏树脂材质),需测试抗轻微撞击。我们模拟机器人搬运时的碰撞场景,用 500g 重物从 1 米高度撞击外壳薄弱处,外壳仅出现轻微划痕,无开裂,完全符合客户的车间使用需求。
二、疲劳循环测试:模拟长期运行,暴露隐性磨损
机器人部件需长期反复运动,短期测试看不出问题,宏晶佳会按 “实际使用频率” 做疲劳循环测试,比如机械臂关节模拟每天 8 小时转动,底盘滚轮模拟连续行走。
深圳某企业研发分拣机器人,抓取爪手板需测试 10000 次开合耐用性。我们用自动化设备控制抓取爪每分钟开合 10 次,同时在爪部添加 2kg 模拟重物,每 2000 次检查一次磨损情况。测试到 8000 次时,发现抓取爪橡胶垫磨损超标,立即反馈客户调整材质;最终优化后的手板,10000 次开合後磨损量仍在 0.1mm 内。客户后续量产时,直接沿用了优化方案,省去了二次开模成本。
三、环境适应测试:注塑件测耐温耐腐,全品类件模拟恶劣场景
机器人若用于车间、户外等场景,手板还需测试耐高低温、抗腐蚀性能。宏晶佳会将注塑件(如耐高温传感器外壳)放入高低温箱循环测试,将户外使用的部件(如底盘)做淋雨、防尘测试。
广州某企业研发户外巡检机器人,底盘滚轮手板用注塑工艺生产,要求 - 20℃至 60℃环境下正常行走。我们将滚轮放入高低温箱,每个温度段保持 4 小时,再取出安装到模拟轨道上测试行走顺畅度,最终滚轮在极端温度下仍无卡顿,满足客户户外使用需求。客户说 “之前找的厂没做低温测试,我们自己试的时候滚轮冻硬了没法动,你们的测试太全面了”。
宏晶佳作为东莞手板厂,测试时还会兼顾工艺适配:比如注塑手板会模拟量产材质的收缩特性,3D 打印手板会标注与量产件的性能差异,避免客户误判。若你还在为机器人手板耐用性测试发愁,不妨联系宏晶佳,我们用工况模拟测试,帮你拿到真实可靠的数据,推进研发少走弯路。